日期:2022 年 9 月 12 日星期一
①人物:牛雪松——沉阳体育学院教授
“为运动员搭建实现奥运梦想的阶梯,为一生的体育事业而奋斗,是我的追求。”
【传】
牛雪松是一名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服务的教练员,同时也是一名教授体能训练的老师。 深耕教育教学26年。 他创建了沉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集课堂训练、课外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组建了师生体能训练团队,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有机结合。
【原文链接】:wap.peopleapp.com/article/6863076/6728294
【原文摘录】
“深耕教学科研,培养体育人才(最美老师)”
冬奥会上,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级红旗高高飘扬时,有一个幕后人物时常热泪盈眶。 他就是沉阳体育学院教授、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牛雪松。
“为运动员搭建奥运梦想的阶梯,为体育事业奋斗一生,是我的追求。”牛雪松说。
“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都想为国家争光。”
2022年2月14日,北京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决赛在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举行。 中国选手徐梦涛获得金牌。 2018-2022赛季,徐梦涛没有受到伤病困扰,展现出了自己最好的竞技状态。 这一成绩与牛雪松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016年,徐梦涛在比赛中摔倒,导致前十字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多处骨挫伤。 随后,他接受了前十字韧带重建和70%半月板切除术。 牛雪松总结了自己的康复训练经验,制定了高效、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 手术7个月后,徐梦涛康复并重返特训; 手术10个月后,徐梦涛参加了世界杯并获得了冠军。 类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索契冬奥会结束后,国家队主力运动员张鑫双侧膝关节软骨严重受伤(四度)。 牛雪松根据情况为她制定了一年的康复训练计划。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几乎每天都有训练任务,冰雪比赛也基本都在冬季,所以十几年的春节,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场和比赛场度过。” 牛雪松说:“但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体能、对抗伤病、延长运动寿命。 ,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看到学生成长为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牛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训练时认真踏实。因为认识了牛老师,我的教育观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会继续为体育事业做出贡献。” 得知牛雪松被评为“最美老师”后,他的学生们在微信朋友圈里留言。
牛雪松是一名为国家队运动员备战服务的教练员,同时也是一名教授体能训练的老师。 深耕教育教学26年。 他创建了沉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了集课堂训练、课外实践、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组建了师生体能训练团队,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有机结合。
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牛雪松还非常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牛老师在讲授特殊体能设计与编排课程时,讲解了空中杂技的特点,也讲述了这支队伍的辉煌历史。空中杂技队的老将们在四届冬奥会上流下了无数的泪水,带领他们甚至尽管他们受伤了,但他们仍然坚持并追求自己的梦想。” 牛雪松的学生赵雪山回忆说:“大家听到这句话都很感动。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面对。”
“今后我将投入更多精力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
“在现代竞技体育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为此,牛雪松潜心科研,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
每年春秋两季的体能训练期间,牛雪松必须研究探索项目的规则和技术特点,科学掌握整个训练过程和赛季的负荷安排; 每到夏冬技术训练期,牛雪松都要仔细观察每个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和特点,设计更符合技术力量结构的专门力量训练方法……
为推进世界知名体育大学建设,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牛雪松在学校规划建设了现代化体能训练中心。 新理念、新装备、新方法极大提高了运动损伤康复和预防水平,不仅为国家队训练和比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学校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为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提供了科研平台。
服务社会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牛雪松每年都会到运动队和学校讲授体能训练和康复训练的理论和方法。 牛雪松说:“今后,我将投入更多精力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
塔中油田一景
②人物:马旭、曹伟章、常青……
建设美好家园,敢于把沙漠变成绿洲; 与死亡之海搏斗,誓将沙海变成油田。
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人”和“科研人员”的“绿色”梦想!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区几个“小岛”塔楼上的绿色,是从无到有的绿色,是让梦想成真的绿色,是给绝望的地方带来无限希望的绿色。 它们在沙海中繁衍生息,绚丽多彩。 光是看一眼就可以让人记住一辈子。 这些绿色岛屿是石油和科研人员在沙海中探索沙漠绿化的成果。
【原文链接】:wap.peopleapp.com/article/6863091/6728309
【原文摘录】
《沙海里一片片新绿(追梦)》
沙海中那片片新绿,被称为塔中绿。
生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几个“岛屿”上的塔中绿,是一种从无到有的绿色,一种让梦想成真的绿色,一种给绝望之地带来无限希望的绿色。 它们在沙海中茁壮成长。 浪漫的样子可以让人铭记一生。
这些绿色岛屿是石油和科研人员在沙海中探索沙漠绿化的成果。
一
2012年,一个规模空前的“工程”在塔中油田开工。
这群特殊的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这个特殊的地方,正在做着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他们将在这个“工程”中为这片沙漠“创造”绿色。
每天晚饭后,都有数百人来到工区的公寓里平整沙子,有的挖坑,有的植树。 一群穿着中国红工作服的石油工人在沙山脚下挥舞着铁锨。 在高亢的歌声和晶莹的汗水中,新栽植的国槐、冬青、沙塔王、罗布麻、小叶、大叶白蜡树等沙漠景观植物亭亭玉立,在春风中轻声歌唱。 。
景观树下种植了天竺葵、河西菊、狗牙根、甘草、苜蓿等草本植物。 塔楼绿化采用盐水灌溉和立体种植,实现了沙上种树,绿树成林。 林下有草,草中有花,林草茂盛。
塔中这个地名听起来很特别,但实际上是因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一个含油地质构造而得名。 到处都是完全干燥的沙子。 炎热的夏季,地表温度常常在70摄氏度以上。 如果你抓一把沙子,几乎就能生火。
1994年,年产百万吨的塔中油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建成,实现了一代代塔里木石油人在沙海里找到石油的梦想。 可悲的是,塔克拉玛干如此荒凉,根本没有绿色。 有人担心,油田员工长期在如此极度干燥、无菌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会影响身心健康。
塔里的人不接受上帝安排塔里没有绿色。 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与神较量。
“有条件,就得上去;没有条件kaiyun欧洲杯app,就得上去!” 铁人王进喜的英雄气概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塔内的人都知道,这种英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宝中之宝,必须发扬光大。 年轻的石油人用他的铁魂在沙漠里种树云开·全站appkaiyun官网,尽最大努力让沙山和沙漠变绿。
什么样的树木能够在如此干燥的沙漠中生存? 没有人有经验,就种西北常见的杨树、柳树、榆树、柏树。 没有树苗,他们就从库尔勒买来运过来。 如果没有土,就从离塔最近的民丰县拉来。 如果没有化肥,就从农民家里购买。 如果没有时间,就趁休息时间挤出来。 如果没有水,就在沙子里挖井取苦咸水,用咸水和淡水混合来灌溉。
塔里的人热爱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他们不仅要让塔楼绿化,还要让工区环境优美。 那些年,每年春天,塔中油田的员工饭后都会在公寓周围的空地上植树。 他们在这片“天上无鸟,地上无草”的沙漠腹地植树造林。 他们在绝望的地方播种希望! 没有人发号施令。 作业区员工在休息时互相打电话,自觉加入植树队伍。 他们拿起铁锨,到沙山上挖洞、植树。 为了让自己的“家”变得绿色,他们再累也愿意工作。
几年后,塔中油田就像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漂浮在沙海中。 绿色在沙漠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工区主干道两侧的胡杨、梭梭虽绿化,但不够美观。 他们还需要在沙海中实现“美化绿化”。 2012年,塔中市绿化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绿化升级改造活动拉开帷幕。
近年来,工区以党支部为单位划出“自留地”,让大家想怎么种就怎么种。 员工们精心设计、播种绿、红枣、梨、向日葵、西红柿、哈密瓜、花生……丰收的季节,成熟的蔬菜送给食堂,水果送给一线执勤的工人。在沙漠腹地,他们用汗水收获了格外甘甜的果实。
20多年来,塔中油田员工辛勤耕耘,年年在沙里播种新绿,油气开发与沙漠绿化齐头并进。
二
马旭和曹伟章这两个塔内的普通人,似乎对绿化很着迷。
2008年,当工作班长马旭到40井区上任时,迎接他的就是几栋木屋和一望无际的沙山山谷。 八月,沙山被烈日烤成了火焰山。 马旭经常在晚饭后一个人呆在营地的小院子里,想着做一些以前没有人做过的大事,让这个地方焕然一新。
第二年春节后的一天,信心十足的马旭召集了十几名员工召开“绿化动员大会”。 他说:“我们不能再让这个地方这么荒凉了。我们要把它从黄色变成绿色。每个人住在这里都会感到舒服!如果没有人,我们就自己走。如果我们不去的话”没有时间,我们就自己挤进去吧,没有水,我们就挖井吧。”
马旭一次次到附近单位寻找有推土机的单位,请他们帮忙推开几座沙山。 50多岁的马旭带领十几名年轻人平整沙子,按照设计挖了一批近一米深的坑,种植了胡杨、柽柳、梭梭、沙枣、沙枣,除其他外。
在沙漠植树时,需要进行滴灌。 水管从哪里来? 哪里有钻井队,马旭就跑。 当他在井场发现用过的油管时,他请求井队领导将其拿走。 几年来,马旭先后走访了井区周边数百公里的物探、修井、供电单位。 他和几名年轻员工将要求的管道搬到路边,然后站在路边等待搭车将管道拉回来。
在工区,马旭带领年轻人用切割机、电焊机按照滴灌要求给管道打孔,然后抬到沙地里挖沟埋好。 夏秋季节,每天早上8点左右,马旭总是第一个给树浇水。 浇完一轮水后,他去吃早餐。 他说:“先养活树,再养活人。”
有人问马旭:“你快退休了,这里又不是你的家,你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把这个地方弄得这么美丽呢?” 马旭说:“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石油人的家。” 发展起来之后,以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 让我们把它变得美丽,让每个人都能生活得更舒适,更多地工作,开采更多的石油。 这将是多么有意义啊!”
两年后,40境一带成为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沙海绿岛”。 在营地外的路边,马旭用他“乞讨”来的旧钢管搭建了一扇彩色大门,并请人写下了两个豪迈的大字:“创建美好家园,敢于把沙漠变成绿洲”。 ,征服死亡之海。” 发誓要把沙海变成油田。”
2011年,塔里木油田将40井区命名为“艰苦奋斗教育基地”和“职工培训基地”。 来到这里的年轻人,在这座沙海绿岛上,都能感受到马旭对沙漠深深的热爱。
曹伟章2005年就已经是塔中油田水平第一队的队长,但他并不重视绿化。 直到2019年春节,即将年满60岁的曹伟章突然有了新的认识。
他问自己:在塔里已经快20年了,人生还能有几个20年? 来不了的时候这里空无一人,走的时候依然荒凉。 你必须留下一些东西!
他心中一动,立刻就采取了行动。 苏醒之后,他的动作快如旋风。 曹伟章对20多名员工说:“你们在哪里,哪里就有绿色。” 他对自己说:“我在的地方,就有绿色!” 油转运站内有近20人。 地下储罐池长10米,宽10米,深6米,是车站的主要设施。 每次沙尘暴来临时,池子里的沙子就可以装满一辆大卡车。 往年,曹伟章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现在,他觉得必须改变了。
他和员工们在地罐周围整地,挖沟、挖坑,种上杨树。 他不让单位花一分钱种枸杞,就带领几个人自费在沙地上培育枸杞树苗。
在地缸池周围的胡杨林下,曹伟章种植了10亩枸杞树,约有3600株枸杞。 这样,吸引沙子最多的地面池池就有了双层绿色防护网。 曹伟章在进站道路两侧和公寓前种植了700多棵胡杨树。
如今,这些杨树比碗口还粗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枸杞更是茂盛。 每年春天,当新芽长出绿色时,春风中就飘散着淡淡的清香。 当枸杞成熟时,员工们自己采摘,泡水喝,心情非常愉快。
经常有人来塔中油田中转站参观学习,曹伟章感到非常自豪。
三
“每次去植物园,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不想出门。”
说出这番话的,是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 虽然她的家远在千里之外的乌鲁木齐,但这座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沙漠植物园却是她心目中的另一个家。
长庆与塔克拉玛干结缘已有30多年。 1991年,常青与中科院专家一起勘察并选定了我国第一条沙漠公路的路线。 那时,她还不到30岁。 从此,常青爱上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并在这里扎下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
2003年,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站和沙漠植物园在塔中工作区揭牌。 这是中国科学院在沙漠腹地唯一的科研机构,负责人是常青。
在塔里,常青要处理两件事。 一是到科研站、植物园开展科学研究,二是为石油人当“绿色顾问”。 面对塔内这张从未有过一寸绿意的“白纸”,常青决心设计出最美的绿化方案。
...
今天,我们可以在塔内看到常青的设计——主干道的东西两侧都有开阔的绿地,远处还有迂回的中式园林。 徜徉其间,恍如置身江南。 员工闲暇时常去的足球场外,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河床状“干溪”; 路边两边都是用沙漠植物的枝条编织的护栏。 在从民丰县运来的“赤石”上,长青要求工区会写字、会画画的员工用油漆在上面画出钻机、油树等图画,并写上石油名人的名言,如:钢铁侠王进熙和撞山河……
在“一草不生”的塔楼里建植物园,采集种子是“基础工程”。 常青至今仍有一段难忘的记忆。 2017年9月,她前往北疆和布克塞尔蒙古族自治县采集种子。 一路上,她只看到滚动的沙袋和成片的梭梭林。 车子拐过一个弯的时候,她突然感觉到车窗外飘过一团粉白色的东西。 她赶紧让司机掉头开车回去。 一下车,她高兴地看到,这就是她梦中寻找的沙木蓼。 树上挂满了三叶草种子,椭圆形的颗粒,浅粉色,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常青树致敬。 后来她叹了口气:“那棵树好像在那里等我,我也不知道等了多少年了。” 现在,美丽的蓼三叶草已经落户植物园,它有一个人那么高。
冬青、河西菊、小叶白蜡、醉鱼草、补血草……这些沙漠植物都是长荣精心挑选和培育的。 经过5至7年的植物园驯化,性状稳定后,万年青将其移栽。 前往塔中油田绿色公园。 经过筛选驯化的植物可以直接用沙漠中的盐水灌溉。 不需要把淡水拖到数百公里外灌溉,也不需要把泥土拖到民丰县种树。 仅这两项就为油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常青与塔中石油人生活了几十年。 石油人视她为自己的一员。 每次换新工作服,也给她一套,“我们穿什么你就穿什么”。 油田里的人都叫她常老师。 如果他们在绿化中遇到困难或麻烦,可以随时向她请教,她总是尽力而为。
四
二十多年过去了,该塔还是原来的那座塔,只是旧貌已换成了新的。
塔中油田在生产、生活区建设了以沙漠景观植物为主的各类绿地,现有面积11460亩。 有几个绿色岛屿,郁郁葱葱,傲视沙海。
绿化改变了小气候,塔内灰尘较多的日子减少了,湿度也增加了。 每年冬天,塔内都会下几场雪。 胡杨、梭梭、红柳树上挂满了纯净的雾凇,让塔在寒冷的冬天显得格外迷人。
生态变好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人都开始在塔里安家落户。 近年来,狐狸、野鸡、沙鼠、四足蛇、塔里木兔等都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外迁徙到塔里木。 柳莺、凤头百灵、白眉鸭、黑耳鸢等近百种候鸟,每年成群结队飞至塔上,在树林中栖息一段时间。
工区北侧的植物园已成为“塔中公园”。 这里的鲜花来自西北各地的沙漠,经受住了极端环境的考验。 它们是沙漠花卉中的“精英”。 虽然不贵,但是非常稀有。 作业区南侧有一个苦咸水湖,是钻井队废弃的水库。 塔内人称其为无名湖。 人们在湖里放了几艘船,并在湖边修建了一条步行道。 无名湖已成为塔内人们闲暇时去的好去处。
每到花开的季节,果实成熟的时候,塔里的人都喜欢和沙漠之花合影,然后带着几分自豪的心情发到朋友圈。 这份自豪,充满了石油人的自豪……